10.14.2007

【林博文】尼羅河為非洲的殺戮哭泣

中國時報 2007.03.21 (A14)

 喜歡收養第三世界小孩的豔星安潔莉娜裘莉,常到非洲難民營探望兒童,許多影迷因她的愛心與善行而開始注意到數百萬非洲難童的可憐處境。美國資深外交官郝爾布魯克說,裘莉並不是在作秀,她很認真研究非洲的苦難,尤其是數百萬難童的生存問題。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t)近幾年來寫了大量蘇丹達富爾地區生靈塗炭的悲慘情況,不但使他二度榮獲普立茲獎(第一次是報導北京天安門事件),無數西方知識分子亦因閱讀他的專欄,才知道達富爾問題的嚴重。

 非洲是近代人類最大的悲劇場所!

 整整五十年前,非洲大陸開始掀起獨立運動風潮,第一個建國的是迦納,一個個國家掙脫了殖民桎梏,變成新興國家。當時的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形容整個非洲已刮起「變遷之風」,迦納第一任總理恩克魯瑪(Kwame Nkrumh)則說除非全非洲大陸得到解放,否則迦納的獨立是沒有意義的。

 恩克魯瑪是個雄心萬丈的理想主義者,獨立不久即大規模進行工業化,設學校、舖馬路、蓋工廠、築港 口,全國充滿了動力與希望。一九五○年的迦納,個人年平均所得與南韓差不多。但新政府徒有一腔熱血而毫無治國經驗,好高騖遠,又不虛心,不到幾年,經濟就 垮了。目前迦納的個人年平均所得是五百五十美元,南韓則為一萬六千美元。

 最糟糕的是,恩克魯瑪在獨立七年後,宣布迦納是一黨專政的國家,自任終生總理。此後,許多非洲國家領導人紛紛師法恩克魯瑪,關起門來做皇帝而不管民生疾苦。一九六六年,正當恩克魯瑪在中國大陸訪問時,國內發生政變,政權遭軍人攫奪。

 但多哥才是非洲大陸第一個爆發政變的國家,那是在一九六三年。從此以後,在四十多年間,非洲總共爆發了二百次政變,其中獲得成功的有八十多次。

 今天的非洲,到處都是殺戮戰場,而且是種族滅絕(genocide) 的大殺戮。當年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曾說過:「殺二、三個人,那是謀殺;殺二、三百萬人,那只是一個統計數字。」照這種沒有人性的說法,非洲的種族滅絕真的就 是一項「總計數字」,全世界的人不太關心,聯合國無能為力,美國也只顧侵略伊拉克,只有極少數的人像安潔莉娜裘莉與紀思道真正關切非洲災難。

 盧安達的胡圖族(Hutu)民兵屠戮了八十萬圖西族(Tutsi); 獅子山共和國的殘忍武裝童軍,把殺人當好玩;一九九○年代中開始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內戰,被稱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了四百萬人。目前全世界最熾烈 的衝突地區,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即屬非洲東部「大非洲之角」的七個國家:蘇丹、厄立垂亞、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利亞、肯亞和烏干達。

 「大非洲之角」的種族滅絕廝殺又分為兩個衝突群,一個是在蘇丹、蘇丹西部的達富爾地區、南蘇丹、北 烏干達、東查德、中非共和國東北部;另一個是厄立垂亞和衣索比亞之爭以及索馬利亞的內部權力鬥爭。蘇丹自一九五六年獨立以來,內戰沒有停過,在首都喀土木 掌權的是阿拉伯裔,在地方上造反的是非洲土著。喀土木政權和南方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打了廿一年內戰,死於戰禍者達廿萬人,成了二戰結束以來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內戰(僅次於剛果內戰),連韓戰、越戰和今天的伊戰皆望塵莫及。喀土木政府又和北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LRA)合作對抗蘇丹人民解放軍和烏干達政府,使一百七十萬人流離失所。

 喀土木政府和蘇丹西部達富爾地區的衝突,四年來已死了四十五萬人,二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紀思道在 專欄中談到的就是達富爾問題,他去採訪過好幾次。蘇丹油藏豐富,每年賺進四十億美元油錢,中共近年為了石油大力巴結蘇丹,在聯合國幫蘇丹撐腰,對種族滅絕 視若無睹,也因此遭國際申討,使北京蒙羞。

 五十年來,除了南非的曼德拉,非洲難道沒有政治人才嗎?為什麼半世紀來仍處於部落對峙、殺人如麻的 田地?「黑暗大陸」難道是永遠黑暗嗎?一九六、七○年代,蘇聯、古巴和中共把非洲當冷戰戰場,今天非洲又成搶石油和反恐的前哨,但非洲的政治生態卻沒有好 轉跡象,尤其是蘇丹。而索馬利亞乃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政府的國家,軍閥盤據,評論家稱之為一個「無頭」(Headless)之國。

 在歷史上經常汜濫成災的黃河,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哀愁」(Chinas Sorrow);而流經坦尚尼亞、盧安達、浦隆地、烏干達、衣索匹亞、蘇丹和埃及的尼羅河,見證了非洲的殺戮和絕望,河水亦為之哭泣!


No comments: